郭臺銘:瞄準富士康機器人上崗 目標遠遠不只做代工廠
2012-12-13 10:02:36 來源:大比特商務網 點擊:3914
摘要: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獲悉,自從富士康CEO郭臺銘宣布“百萬機器人”計劃后,一些工人已開始感受到了它的影響,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組裝線,如今縮減到了5人。不過,對于這個一直備受爭議的制造工廠而言,讓機器人“上崗”,也許不僅僅是為了減少員工“騷動”和應對上漲的人力成本。
12月12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獲悉,自從富士康CEO郭臺銘宣布“百萬機器人”計劃后,一些工人已開始感受到了它的影響,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組裝線,如今縮減到了5人。不過,對于這個一直備受爭議的制造工廠而言,讓機器人“上崗”,也許不僅僅是為了減少員工“騷動”和應對上漲的人力成本。
工業(yè)機器人 參考圖
一位富士康前員工告訴記者,富士康對于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研發(fā)涉及液壓緩沖、機械控制、信息控制等多項內容,“如果技術成熟推廣,富士康將可以出售整套自動化生產設備,郭臺銘的目標遠遠不只做一個代工廠?!?/P>
富士康會成為一家販賣機器人的高科技企業(yè)嗎?對此,富士康從來沒有明確的表態(tài),不過記者在富士康的官方網站上看到,“科技轉型”作為富士康的重要目標已經成為被提及最多的字眼。
郭臺銘曾表示,希望到2012年底裝配30萬臺機械臂,到2014年裝配100萬臺,要在5到10年內看到首批完全自動化的工廠,并在數年內通過自動化消除簡單重復性的工序。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開始,機械臂就出現在了富士康的一些生產線上,目前,這些媒體口中的“機器人”更多的是完成如移動元件這樣簡單、重復的任務。但富士康內部人士表示,“一旦技術積累、生產能力形成了,就可以定制生產。富士康也可以多一項業(yè)務,轉型設備商?!?/P>
與飆升的人力成本相比,機器人同樣身價不菲。有分析師預計,建立自動化工廠所需的資本相關年度開支至少需要21億美元,甚至可能超過100億美元,而富士康此前的資本開支一直維持在30億美元左右。
不過,機器人也可能給富士康帶來高額的回報。機器人代工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稱,2011年機器人銷售數量同比增長38%。大范圍采取機器人有助于降低全球生產成本。
此外,近日有消息稱,富士康有意將生產線擴展至北美市場,而自動化生產率的提高顯然是這一計劃的基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工業(yè)富聯發(fā)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這個承載著富士康集團創(chuàng)始人郭臺銘的工業(yè)互聯網夢想的巨輪,近來表現如何?
近日,臺灣富商郭臺銘旗下的鴻海集團,計劃于明年第二季度,分拆富士康連接器科技于香港上市,集資15億美元。對此,業(yè)內人士眾說紛紜。
鴻海提出業(yè)務重組這一增長路線的背景是,嚴重依賴客戶的以往的增長模式已經面臨困境。蘋果是鴻海最大的客戶,占到其銷售額的4~5成。但是由于蘋果的智能手機等產品銷售正在放緩,鴻海2013年1~3月合并銷售額時隔3年半首次出現減少。
根據臺灣媒體資訊,鴻海集團(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近期在股東會上證實,鴻海已在海外成立“獨立的太陽能小公司”組件廠,其中在墨西哥已小量出貨;歐洲部分,則分別在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都已設廠。
日前市場傳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有意參與臺灣4G競標,已從電信及有線電視產業(yè)延攬人才操盤,未來并可能與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結盟,朝向“八屏一網一云計劃”邁進。
5月7日,據悉,樂視的超級電視將于今天下午揭開面紗,富士康的掌門人郭臺銘或將出席發(fā)布會。樂視并不是第一家推出智能電視的企業(yè),但卻是第一家推出智能電視的互聯網企業(yè)。
第一時間獲取電子制造行業(yè)新鮮資訊和深度商業(yè)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嗶哥嗶特商務網”或者“big-bit”,或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即可獲得嗶哥嗶特每日精華內容推送和最優(yōu)搜索體驗,并參與活動!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