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標準寬泛 被指畫蛇添足意義不大
2012-07-31 10:01: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點擊:1993
摘要: 記者近來獲悉,作為我國制定的第一個智能家電行業(yè)統一標準,《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以下簡稱《通則》)并沒有像之前坊間盛傳的那樣在7月1日施行,而是將正式開始實施的時間改在了今年的9月1日。
記者近來獲悉,作為我國制定的第一個智能家電行業(yè)統一標準,《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以下簡稱《通則》)并沒有像之前坊間盛傳的那樣在7月1日施行,而是將正式開始實施的時間改在了今年的9月1日。
盡管《通則》出臺的目的在于規(guī)范智能家電市場,但業(yè)內專家認為,智能家電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存在很多變化和發(fā)展方向,目前連智能的定義都沒有搞清楚,盲目制定這樣一個標準頗有些“畫蛇添足”的意味。
將于9月1日起正式實施
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各樣的智能家電產品也層出不窮。
為了更好地規(guī)范智能家電市場,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11年12月5日批準發(fā)布了國家標準GB/T28219-2011《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該標準將于2012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悉,目前尚無同類國際標準,之前也無相關國家標準。記者了解到,《通則》原本定在今年7月1日開始施行,但由于審批環(huán)節(jié)晚了,所以把時間改在了今年9月1日。
即將實施的《通則》明確定義了智能家電、智能特性及智能化技術等概念。其中,智能家電是指采用一種或多種智能化技術,并具有一種或多種智能特性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必須具有消費者可感知的具體智能特性內容;智能化技術是人工智能與控制相結合形成的交叉應用技術,比如,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和專家控制都是最常用的智能化技術。
《通則》對智能特性的定義也比較詳盡,規(guī)定標準中的智能特性特指人工智能特性,即人造系統所具有的類似人的智能行為,如自學習、自適應、自協調、自診斷、自推理、自組織、自校正等。
《通則》還規(guī)定了智能家電的智能化技術及智能特性檢測與評價的條件、方法和要求,適用于智能家電整機及其組成結構的智能化技術及智能特性檢測與評價。
《通則》把家電智能特性檢測與評價內容分為智能特性、智能技術、智能結構3個層次,將檢測與評價方式分為整機檢測、聯機檢測和脫機檢測3種方式。通過檢測評價,每款智能家電必須認定采用了何種智能技術,是否因此產生性能提高、功能擴展的效果,并根據總得分將家電“智商”分為5級,即1級至5級,1級為最高級。評價的結果執(zhí)行百分制,其中總得分80至100分為1級;60至79分為2級,40至59分為3級,20至39分為4級,0至19分為5級。
此外,《通則》還規(guī)定,根據檢測、評價的結果,對送檢家電確定其智能化等級后,應發(fā)放智能化等級標志,并貼于產品自身明顯處,且在包裝箱上標注。
[#page#]
目的在于規(guī)范智能家電市場
之所以要出臺《通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一位負責人表示,原因在于智能化已成為家電業(yè)發(fā)展的一大趨勢,但由于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導致智能家電市場魚龍混雜。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也認為,一直以來,智能家電未有完整的規(guī)范及判定標準,導致該市場混亂不堪,渾水摸魚者不計其數。因而,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很有必要。
記者近來走訪了北京的一些家電賣場也發(fā)現,小到加濕器,大到彩電、冰箱,各種各樣的電器大都打上了“智能”標簽,而鋪天蓋地的“智能”宣傳讓眾多消費者一頭霧水。
以時下最熱的智能電視為例,目前各大電視廠商競相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產品。
在一家家電賣場的彩電銷售區(qū),記者看到,幾乎所有電視品牌都擺放著“智能電視”的海報,“云電視”、“智能電視”更是成為每個銷售人員的“口頭語”。但各家品牌所推出的智能電視功能卻不盡相同:一家電視品牌銷售人員介紹,所謂的智能電視,是指必須擁有可以不斷升級,隨意增加和卸載軟件的功能;而另一品牌銷售人員則表示,擁有安卓系統、可語音控制、能玩體感游戲的電視才是智能電視。
另外記者發(fā)現,智能電器并不像購買時促銷員說的那么“聰明”。例如,有不少電器的智能表現僅僅只是具有記憶功能,如電飯煲的定時煮飯功能,空調、電熱水器的溫度記憶功能等。而且,一些消費者對于什么樣的家電屬于智能化電器同樣模糊不清。大多數人僅僅根據自己的一些知識和經驗判斷,更多的還是依賴家電廠商對于產品的宣傳以及商場導購人員的介紹。
事實上,智能信息管理系統與技術的研究和運用,既是當前國際科技發(fā)展的前沿,也是消費者關注的熱點。但一些學者表示,目前國內家用電器廠商存在濫貼“智能”標簽的情況“我們現在很多家用電器都貼著‘智能’的標簽,但其實技術上遠遠沒有達到,屬于偽智能?!庇嬎銠C仿真和智能控制領域專家、華北電力大學自動化系教授韓璞曾直言不諱地說。
韓璞表示,以洗衣機為例,根據智能控制“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能自主地驅動智能機器實現控制目標的自動控制技術”定義,智能洗衣機除了做到根據衣物重量、纖維成分控制注水量,還應能根據污漬多少調節(jié)洗衣液使用量等。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洗衣機”并不能做到這一點,它們只是按設計者事先規(guī)定的時間、模式、程序運行。“可以說它們實現了自動化管理,但離智能化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標準寬泛被指意義不大
盡管制定者認為,《通則》“是中國乃至國際上第一個智能家電標準,標準制定的本身已經具有歷史性的突破”。談到制定《通則》的意義時,全國家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主任李一說,“此次制定的標準更重要的是明確了智能產品的定義及組成部分,采用檢測與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將智能家電標準框架搭建起來?!?/P>
不過,一些業(yè)內人士還是對《通則》表示出了或多或少的質疑。
由于這部智能家電標準為國家推薦標準,廠家自愿實施,不具有強制性。陸刃波提醒說,“在非強制執(zhí)行階段,評定1級、2級、智商等級肯定會被家電廠商作為宣傳促銷的噱頭?!?/P>
產業(yè)觀察員梁振鵬表示,《通則》對智能化家電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能夠讓政府監(jiān)管、企業(yè)生產和消費者選購時有一個參考標準。不過,因為智能化家電往往與最前沿的IT和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智能化家電產業(yè)鏈的發(fā)展瞬息萬變,這就導致了這個國家標準從出臺當日起,就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另外,對于智能化這種功能性的標準,很難以一個簡單的標準去劃分產品的智商等級。
家電專家劉步塵更是認為,從全球看,智能家電產品處于剛剛興起階段,未來發(fā)展方向尚不清晰,這個時候就給產業(yè)制定標準,給產業(yè)套上“緊箍咒”,反而不利于產業(yè)的發(fā)展。“實際上,我們目前對智能家電的理解還是很膚淺的,在膚淺的認知基礎上制定的規(guī)范有很大的局限性,很有可能不符合未來產業(yè)發(fā)展方向,因此,我們不應忙于做出規(guī)范,而應給產業(yè)一個自由的發(fā)展空間,等條件成熟時再推出規(guī)范不遲?!?/P>
而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說,《通則》對智能家電的規(guī)定太過寬泛,有點“畫蛇添足”,形式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本文為嗶哥嗶特資訊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在全球工業(yè)?4.0 浪潮奔涌向前,智能制造加速變革的大趨勢下,電機作為工業(yè)自動化的核心 “心臟”,其技術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升級的步伐愈發(fā)關鍵。
隨著智能電網和配電自動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適用于電網改造的傳統電流傳感器在測量準確度、安裝靈活性及環(huán)境適應性方面的局限性逐漸顯現。為了應對這一挑戰(zhàn),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柔性電流互感器的設計方案。
一家智能控制器公司,如果60億舊業(yè)務還能跑出33%的增速,而8億新業(yè)務卻沖到48%,這份財報就值得多讀兩遍。
隨著全球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智能化浪潮正深刻重塑各行各業(yè)。在AI算力爆發(fā)式增長的時代背景下,一場深刻的電源技術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興起。
在AI數據中心、智能汽車的高速連接需求下,銅材將迎來何種變革?博威合金國產替代又將給連接器行業(yè)帶來何種賦能?
數據中心正在尋找傳統電網之外的電力來源,以滿足支持先進人工智能所需的電力需求。
第一時間獲取電子制造行業(yè)新鮮資訊和深度商業(yè)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嗶哥嗶特商務網”或者“big-bit”,或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即可獲得嗶哥嗶特每日精華內容推送和最優(yōu)搜索體驗,并參與活動!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