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zhàn)將加速碳化硅在車載OBC的滲透
2024-04-11 09:11:20 來源:電子變壓器與電感網 作者:丘水林 點擊:12649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6.6kW車載充電機(OBC)成熟方案,一般采用兩級架構,前級PFC主要負責功率因數(shù)校正,一般輸出400V直流電,后級DC/DC電路從PFC母線取電,實現(xiàn)隔離和調壓功能。由于近兩年碳化硅器件速度的下降,越來越多車企開始率先在OBC解決方中采用碳化硅器件替換傳統(tǒng)硅基器件。
OBC對碳化硅的需求量
談到當前碳化硅市場在OBC的實際應用,合肥巨一動力有限公司研發(fā)總監(jiān)徐曉泉表示,“目前的OBC方案中,因為電路拓撲比較多,僅FPC高頻開關就要2顆碳化硅器件。”
浙江大學副教授王正仕則提到,在6.6kW主流平臺OBC方案中,后級的DCDC變換器一般采用交錯并聯(lián)方案,其中快橋臂因為要求開關速度快,會用碳化硅器件替代傳統(tǒng)硅基器件,此外部分企業(yè)的方案中,變壓器的右側采用IGBT與碳化硅合封,也會用到1顆。
假設前級PFC電路1顆、后級DCDC電路兩個橋臂各需要1顆算,目前的主流OBC方案需要用到3顆碳化硅器件(最保守的估計),按照裝機量950萬套(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949.5萬輛),未來每年OBC的碳化硅市場需求量將超過2850萬顆。
碳化硅在OBC的應用現(xiàn)狀 滲透率不超過20%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xiàn)實總有些骨感。據(jù)王正仕教授預估,目前碳化硅市場在OBC的滲透率還不足20%。
相較于傳統(tǒng)的硅基器件,碳化硅器件核心的優(yōu)勢突出。
1)碳化硅器件具有 3 倍于硅基器件的禁帶寬度,能減少漏電并提高耐受溫度;
2)碳化硅器件具有 10 倍于硅基器件擊穿場強,能提高電流密度、工作頻率、耐壓容量并減低導通損耗,更適合高壓應用。
3)碳化硅器件具有 2 倍于硅基器件的電子飽和漂移速度,工作頻率可提高至兆赫茲以上。
4)碳化硅器件具有 3 倍于硅基器件的熱導率,散熱性能更好,能夠支持高功率密度并降低散熱要求,使得器件體積可縮小至硅基器件的1/10,更輕量化。
具體到新能源汽車的應用中,碳化硅相比硅基IGBT功率轉換效率更高(ST測算為3.4%,小鵬測算為3-4%),電動汽車續(xù)航距離可延長5-10%;按照蔚來工程師提供的數(shù)據(jù),ET7上的180kW永磁同步電機(主驅電機)采用了碳化硅(SiC)功率模塊后,相比傳統(tǒng)硅基模塊(IGBT)電流提升30%,綜合功率效率≧91.5%。
但碳化硅市場在OBC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上述優(yōu)勢卻并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
以車廠最關心的效率和體積為例,碳化硅市場在目前的OBC方案中,綜合幾位受訪者的話看:
效率提升,據(jù)王正仕教授和徐曉泉介紹,采用碳化硅以后OBC的效率提升比例大約在0.5%-1%;
工作頻率,目前業(yè)界OBC的工作頻率仍集中在70kHz-240kHz,其中100kHz左右為主流;
工作溫度,目前芯片廠商多沿用傳統(tǒng)硅基器件的封裝形式,芯片結溫在175℃左右。
究其原因就在于目前的碳化硅OBC方案,大部分是以替換硅基器件方案為主。它的好處是可以沿用傳統(tǒng)拓撲電路,在不用大改方案的前提下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效率提升和體積的減小,但碳化硅器件的性能潛力也難以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不過,一個好的現(xiàn)象是,碳化硅市場在OBC的滲透率正在加速。據(jù)徐曉泉介紹,目前其新開發(fā)的OBC產品,碳化硅的滲透率已經超過80%。
產業(yè)資本齊聚 碳化硅價格下降成趨勢
除了上述原因,阻礙碳化硅市場落地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產能不足與良率不高,特斯拉甚至因此在2023年表示要削減碳化硅用量。根據(jù)市場預估,平均2輛特斯拉純電動車就需要一片6寸SiC晶圓。以年產能100萬輛Model 3/Y計,特斯拉一年需要超50萬片6寸晶圓平均2輛特斯拉純電動車就需要一片6寸SiC晶圓。以年產能100萬輛Model 3/Y計,特斯拉一年需要超50萬片6寸晶圓,按照當時的產能計算,可能全球的碳化硅晶圓都不夠特斯拉一家消耗。
不過碳化硅市場應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截止到2023年,天科合達碳化硅襯底產品以6英寸導電型為主,年產能約29萬片,相比去年同期翻倍。目前天科合達在北京大興、江蘇徐州、新疆石河子、深圳都有工廠布局,2023年6月天科合達與深圳市重大產業(yè)投資集團共同投建的廣東省重點項目深圳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產業(yè)園”項目初步建成投產;8月天科合達江蘇徐州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并在2023年12月28日封頂,預計2024年8月投產后會新增16萬片/年的產能,徐州工廠最終實現(xiàn)年產能23萬片。
另一碳化硅龍頭企業(yè)天岳先進產能分布在濟南、濟寧、上海三地,2023年產能的增速得益于濟南工廠產能從半絕緣轉為導電型,以及上海臨港工廠的產能爬坡,公司的主要產品也從半絕緣成功調整為導電型,滿足功率半導體市場需求。按照2023年公司第三季度的營收增長趨勢以及公司披露的信息估算,天岳先進到2023年底整體產能能夠達到年產25萬片的水平。而2022年同期天岳先進的產能大約是6.7萬片/年,2023年產能爬坡進展較為順利。
天岳先進還和英飛凌簽署長期供貨協(xié)議,英飛凌表示這次協(xié)議的供應量長期將會占到公司需求量的兩位數(shù)份額。天科合達也簽署了類似的供貨協(xié)議。
從產業(yè)鏈角度看,也掀起了一股碳化硅擴產熱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23年至今年2月,國內合計共有36個SiC模塊相關項目,已公開投資金額超過260億元,合計年產能超3246萬只。
其中國內碳化硅龍頭企業(yè)之一天科合達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00億元,6&8英寸碳化硅襯底產能超過125萬片。
根據(jù)網上公開信息看,國內其他主要碳化硅廠商產能如下:
車廠價格戰(zhàn)升級 加速碳化硅滲透
除了產業(yè)鏈企業(yè)的擴產助力解決產能瓶頸,終端企業(yè)也在加速碳化硅的“上車”。目前國內的比亞迪、長城、吉利等傳統(tǒng)車廠,以及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都在積極布局碳化硅車型,比亞迪、長城更是在碳化硅市場產業(yè)鏈上下游都有落子。
而日前剛剛發(fā)布的小米新車,同樣搭配了碳化硅全系快充:全系配備峰值效率 99.6% 的碳化硅電控、碳化硅車載充電機、碳化硅壓縮機。小米SU7 標準版,峰值電壓 486V,采用全域碳化硅設計的“超級 400V 高壓平臺”,15 分鐘充電350km。小米SU7 Max版,全域碳化硅“真 800V 高壓平臺”,峰值電壓871V。
此外,開年后比亞迪就率先宣布降價,旗下兩款車型最低售價為7.98萬元,價格均下降了2萬元,一天之內就有9家車企跟進,將持續(xù)了一年的價格戰(zhàn)再度升級。
小米新車發(fā)布會后,雷軍表示:“純電汽車行業(yè),除了特斯拉之外,我也不知道哪家還在賺錢。小米汽車SU7的定價既要讓消費者覺得我們有誠意,同時其中的虧損也要我們能夠扛得起。22.9萬是我們原來的定價,頂配版原來的定價是35萬,但后來(車企降價)把我們搞蒙了,所以我們決定誠意做到底,標準版定價就比Model 3低3萬,Max版就定在了29.9萬元。”
不斷加重的成本壓力,也將倒逼車廠尋求更加具有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以電壓為例,假設電壓平臺從400V提高至600V后,電壓提高了50%,對應的電流只有以前的66.7%,損耗減少到以前的44.5%,意味著晶圓的尺寸可以減少至44.5%,同時還可將通態(tài)電阻的阻值提高,可使用更大阻值的碳化硅管,進一步降低系統(tǒng)成本。
作為OBC產品中體積占比最大的磁性元件,其縮小體積的原理也與此類似,不過將著手點換成工作頻率。日前我們在走訪企業(yè)的過程中也恰巧有幸看到了比亞迪混動車上的那顆升壓電感樣品,最新一代的升壓電感相比于上一代,其體積已縮小了1/3,這也難怪這款產品短短一年時間價格就下降了將近一半。而這種驚人的產品迭代速度,或者說成本下降速度,在車廠成本管控的推動下,正快速蔓延至越來越多的元器件當中。
相比于傳統(tǒng)方案,針對碳化硅市場特性重新設計電路拓撲方案后,OBC系統(tǒng)整體成本預計還要低10%左右。
結語
在價格戰(zhàn)不斷升級,成本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降本或將成為整機乃至整車廠進一步挖掘碳化硅器件性能潛力,加速碳化硅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的滲透速度的動力。到那時候,改改OBC產品設計方案,或許也就不是那么麻煩的事了,碳化硅也可以從當前“用了但又沒完全用”的尷尬局面解脫出來。
下期《對話》欄目,我們將通過浙江大學、浙江工業(yè)大學、巨一動力、士蘭微等知名院校、整機企業(yè)和磁性元件企業(yè),共同探討碳化硅市場落地的技術難題及磁性元件未來的改進方向,敬請關注。
本文為嗶哥嗶特資訊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碳化硅是一種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具有高擊穿場強、高熱導率、低導通電阻等特性,如今已經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當下電機行業(yè)有哪些技術發(fā)展方向和趨勢?如何把握電機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新解決方案?
盤點近期意法半導體、Vishay、Nexperia等全球半導體頭部廠商發(fā)布的諸多新品,包括降壓DC-DC轉換器、碳化硅肖特基二極管等產品,應用領域涵蓋電動汽車充電、工業(yè)電機驅動、光伏系統(tǒng)等等。
全球第三代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迅速,成為半導體技術研究的前沿和產業(yè)競爭的焦點。在新能源汽車等應用市場快速發(fā)展的推動下,國內外廠商正在積極布局碳化硅業(yè)務,發(fā)展前景究竟如何?
安森美宣布已與Qorvo達成協(xié)議,以1.15億美元現(xiàn)金收購其碳化硅結型場效應晶體管(SiC JFET)技術業(yè)務及其子公司United Silicon Carbide。
英飛凌發(fā)布了2024財年財務報告,盡管面臨全球半導體市場疲軟,公司依然在汽車電子、AI服務器和碳化硅領域取得亮眼成績;中國市場的營收再次獲得顯著增長。
Littelfuse公司今日宣布推出SMFA非對稱系列表面貼裝瞬態(tài)抑制二極管,這是市場上首款非對稱瞬態(tài)抑制解決方案,專為保護碳化硅(SiC)MOSFET柵極免受過壓事件影響而設計。
第一時間獲取電子制造行業(yè)新鮮資訊和深度商業(yè)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嗶哥嗶特商務網”或者“big-bit”,或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即可獲得嗶哥嗶特每日精華內容推送和最優(yōu)搜索體驗,并參與活動!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