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醫(yī)療電子技術 讓病患重獲新生
2013-07-11 10:31:57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1621
摘要: 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近日刊載文章,列舉了幾種人們可能認為在現(xiàn)實世界中并不存在、但實際上卻確實存在的醫(yī)療電子技術。
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近日刊載文章,列舉了幾種人們可能認為在現(xiàn)實世界中并不存在、但實際上卻確實存在的醫(yī)療電子技術。
1.意念控制的機器人假肢
據(jù)匹茲堡大學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安德魯·施瓦茨(Andrew Schwartz)稱,一名52歲的四肢癱瘓女性已經能以意念控制完全控制一只機器人假臂。
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的撰稿人杰西·迪亞茲(Jesus Diaz)解釋道:“施瓦茨的團隊在簡(Jan)的大腦運動皮質中植入了兩個皮質內微電極。運動皮質是大腦的一部分,負責控制假肢的運動。據(jù)科學家們稱,這樣做的結果好得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們對簡學會控制機器人假臂的速度之快感到驚訝?!?/P>
2.能讓盲人通過舌頭看到東西的眼鏡
這種眼鏡并非夢想的完美“替身”,但可以將物體的紋理結構轉換為電刺激,通過刺激盲人舌頭的方式來讓他們看到面前物體的某些信息。
3.我們已可打印比較小的器官
科學家們已經找出了3D打印體積比較小的肝臟的方法。打印出的肝臟并非能移植到身體中的完整肝臟,但對于人們利用這種器官測試疾病來說已經夠好了。
本文為嗶哥嗶特資訊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3D技術在連接器生產商的靈活運用。
我們周圍的許多行業(yè)都在走向電氣化。乘用車的數(shù)字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可能是對全球汽車市場的最大影響之一。除了特斯拉和Cyberruck,其他主流汽車制造商也在致力于開發(fā)電動汽車(EV)。
本文在標準化RF連接器的增材制造(AM)中考慮采用敏捷設計方法,并提出了3D打印的UMCC,討論了設計工藝,并考慮了制造問題。
南吉達引進3D打印機,極大的減輕了客戶的開模風險,可以在6個小時便打印出達到工程師設計要求的樣品。
由于需要制作微型模具,因此通過注塑成型制造零件具有挑戰(zhàn)性,而相比之下,在BMF的高分辨率3D打印機上生產零件則非常簡單。本文中,我們談論AM作為微成型和微加工的替代方法。
3D打印連接器最大的難題是材料屬性和打印分辨率,如果科學家們能夠改善光固化熱固性系統(tǒng)的材料性能,就有可能實現(xiàn)電連接器所需的材料屬性和打印分辨率。
第一時間獲取電子制造行業(yè)新鮮資訊和深度商業(yè)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嗶哥嗶特商務網(wǎng)”或者“big-bit”,或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即可獲得嗶哥嗶特每日精華內容推送和最優(yōu)搜索體驗,并參與活動!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