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管未來將取代硅成為處理器芯片材料
2012-11-15 14:42:02 來源:大比特商務網 點擊:2691
摘要: IBM公司的科學家們似乎已經找到了一種真實的方式拋開硅晶體而轉向碳納米管。
幾十年前,計算機、游戲機、智能手機、汽車、媒體播放器甚至是鬧鐘等處理器核心都是由硅組成的。不過,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現在認為硅晶體處理器即將達到它們的極限。IBM公司的科學家們似乎已經找到了一種真實的方式拋開硅晶體而轉向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未來將取代硅成為處理器芯片材料
碳是自然界中多才多藝的元素,表現形式包括煤炭、鉛筆芯和鉆石等。它的表現形式之一是石墨烯。你可以把石墨烯想象成有點像分子組成的鋼絲網:單個碳原子以六邊格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形成只有一個原子厚的薄層。碳納米管就是一張石墨烯薄片卷起來形成的一個圓柱。碳納米管的長度超過它的寬度1億倍。那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很微小的,但是碳納米管能夠比任何其它已知的圓柱形納米結構都要大的多。如果你想要設計處理器芯片這樣的小物品時那是非常有用的特征。
像硅、碳納米管也是半導體,而且理論上在某些情況下導電性是銅的百倍。這就使它們它們成為為數不多能夠在芯片設計上取代硅的材料之一。指望使用碳納米管制造處理器的芯片設計師面臨一個主要問題:如何處理它們并且把它們安置成為處理器所需要的各種各樣模式。
目前的芯片制造商基本上都是將硅晶片嵌入到導電材料的圖層中,然后使用化工產品或者激光和粒子束蝕刻的方法來刻繪出線路和個體三極管。晶體三極管是數字處理器的絕對核心,不僅負責存儲而且負責設備中的代碼運行。傳統(tǒng)的蝕刻技術制作的晶體管不會使用納米管,但是IBM公司的研究人員提出一項新的技術能夠使碳納米管靈巧的對準了蝕刻在晶片上的路線。
這些碳納米管結合的多么緊密?根據IBM材料科學家詹姆斯-漢諾所說,大約每平方厘米存在十億納米管。使用碳納米管打造的處理器能夠使數字技術繼續(xù)穩(wěn)步前進。自從1958年開發(fā)出第一套集成電路,晶體管制造商的數量大約每兩年就會翻一番。硅還沒有走到路的盡頭,芯片制造商已經開始為新一代或者說第二代硅芯片開發(fā)做準備。芯片正逐漸變得如此微小以至于都能夠使用單個原子進行測量。這就為制造這種芯片設置了一個高門檻,制造商每生產一個處理器都需要執(zhí)行十億次原子精度的操作。
理論上說,碳納米管制造的處理器能夠比目前的晶體管技術更加的小。就像今天的處理器一樣,更小的體積意味著消耗更少的能量。對于移動設備來說那就意味著更少的熱量和更長的電池壽命。此外碳納米管的電性能也意味著它們能夠比硅晶體管實現更快的開關通斷,這就意味著它們能夠以比現在的芯片更快的速度進行運轉。
因此納米管處理器將更小、更快,而且由于它們是由碳組成,或許也就更環(huán)保。事實上并非如此,盡管碳納米管確實比許多高科技產品中的材料給環(huán)境帶來較小的危害,制造碳納米管處理器的過程不太可能比制作硅晶片更環(huán)保,更不用期待它們能夠實現生物降解了。
同樣的,這種芯片仍然難以制造而且昂貴。就像今天最新、最快的芯片只能夠為最華麗的高端設備使用。碳納米管處理器或許將是計算機的未來技術,但是它們出現在零售商的貨架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2025年4月,中美貿易博弈再度升級,半導體領域成為焦點。
隨著AI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智能家電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本屆順德家電研討會聚焦智能控制、電源管理與AI芯片的最新創(chuàng)新,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智控與能效優(yōu)化推動家電產業(yè)的智能化升級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芯片電感營收激增 275.76%,鉑科新材憑什么實現如此高速增長?在競爭激烈的磁性材料市場,它又有著怎樣獨特的發(fā)展策略?
Qorvo最新推出的車規(guī)級UWB SoC芯片QPF5100Q,不僅將技術指標推向新高度,更以“架構革命”重塑產業(yè)生態(tài),讓曾經高不可攀的尖端技術走向大眾市場。
當ARM??Cortex?-M0內核MCU遇上降壓型LED恒流驅動芯片——我們拆解了一款外貿爆款風扇燈,發(fā)現其寬壓、無頻閃、超長壽命等秘密,竟藏在54.71mm×45.83mm的電路板上。
AI芯片、智能控制、電源系統(tǒng)三線融合,正重塑家電產業(yè)的技術底座。順德家電研討會即將啟幕,9位特邀技術嘉賓與十余家展商共聚,前沿方案全景呈現。
第一時間獲取電子制造行業(yè)新鮮資訊和深度商業(yè)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嗶哥嗶特商務網”或者“big-bit”,或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即可獲得嗶哥嗶特每日精華內容推送和最優(yōu)搜索體驗,并參與活動!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