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修的文字,總帶著山水的悠然與溫潤。他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寫“每憶少年日,未知人世艱”,寫“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guān)風與月”。那些平常語匯中流出的意境,或曠達,或深情,賦予了生活一種詩意的尊嚴。他的風骨不張揚,卻自成風景。
這份不動聲色的氣質(zhì),并非天賦所得,而是一路走來,與山川風物、人生經(jīng)歷相互砥礪的結(jié)果。江西,正是他精神底色的源頭。童年在廬陵度過,那是他人生最初的天地。家境貧寒,母親“畫荻教子”,一筆一畫間,他學會了耐性與堅韌,也在江西水鄉(xiāng)的清幽里,養(yǎng)成了日后安靜思辨的氣質(zhì)。那是山水涵養(yǎng)的起點,也是人格成形的根基。
仕途中,他幾度被貶,卻從未消沉。他能以山水自娛,以民風自樂,“太守宴也,賓主盡歡”,寫的是宴飲,更是自得。他寫《瀧岡阡表》,情至深處而文不哀傷,字字哀婉而語自清明。他說“吾文章為世所推,不自謂過人”,文章卓然,而人不倨傲,正是歐陽修人格的注腳。
他的文字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仍有溫度,正在于他不寫空洞辭藻,而是寫人的境地與感悟。他將山水寫進日常,將情意藏入景色。他的筆像江南的水,澄澈、柔韌,不失力量;他的人像江西的山,溫厚、沉靜,自有其形。
他的風骨,他的從容,皆是江西山水的回響。

分享

收藏


在看
該篇文章來源:吉安文旅